建立并完善样本资源立项和运作规范化的全流程
新华医院生物样本库于2012年正式开始运作,经过两年半时间的建设,目前样本库已经初步建设成为一个以信息化管理为主线,符合国际标准化操作规范的生物样本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具备齐全的储存设备与质控设备、系统的规范化操作章程(SOP)、完善的样本信息化管理系统、规范化的工作流程。
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我们在过去的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样本资源立项和运作的规范化全流程,虽然我们系统中不是所有的项目都是完全按照这一流程来实施的,但是,我们从开始的几个项目为例子,让大家都看到样本库这样管理和建设的优势,特别是对科研的帮助,使今后的样本资源项目的立项都能按照流程来实行。下面就是我们的流程图。
样本库运作特点:
1. 承担大型项目
样本库承担多项队列项目,其中显著的大型项目为上海出生队列研究的样本来自准备怀孕或已经怀孕的夫妇以及他们出生后的孩子,而且这些样本来自上海市不同的医院;全国儿童血铅调查项目的样本来自全国15个省市90个区县的0-6岁的儿童;张军教授973项目的样本有部分来自山东济南和浙江杭州的孕产妇。
2. 多来源,多项目
新华样本库的样本来源很多,比如眼科、心内科、肿瘤科、肛肠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项目。目前样本库已开展了22个项目,有一半左右是来自临床不同科室的项目。一共注册样本月24万份,接收5万份左右。其中队列项目6个,“上海儿童优生队列”与“中国0-6岁儿童血铅水平流行病学调查”这两个儿童队列项目非常庞大。前者计划在两年内收集4000个家庭提供的共约30万份样本,后者收集5万名捐献者,数十万份样本,将于2014年陆续进入样本库,并且可能进一步扩大项目规模。另外,日前样本库协助环境与儿童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的大力支持下,完成了“体育锻炼与儿童健康”项目,收集保存了随机抽样的20000名左右的上海市小学生的尿液样本,目前这批样本正准备入库。
3. 人员的责任化分工
样本库在2012年正式运作之后,培养了一支样本收集与管理的专业队伍,样本库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按照SOP流程实施标准化操作程序,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并参加进修、科研,不断学习提升自我。样本库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逐渐形成自己的工作职责方向,从管理协调到各个项目的样本处理、从信息化系统的维护使用到条形码的打印,都有专人分管,随着需要和发展的需要,人员分工会更加专业化。
4. 承担不同项目中发现并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按照样本库的流程,临床科室提出建立项目申请后,样本库都会对临床科室的项目内容,包括目的及研究方向、捐献者群体描述、项目收集的样本种类、每种种类样本的分装处理方案、样本冻存管规格等方面进行详细地讨论。并对他们在样本收集过程中的一些不妥之处提出修改建议。比如有些科室采集的样本是只针对某一个项目的,他们的研究中可能用不到血液离心后剩下的血凝块,所以就扔掉,但是我们的建议是血凝块中含有大量的DNA,科研价值非常大,可以保存下来。收集样本时候不能仅仅限于自己的项目,要考虑的长远一些。这样的例子还很多。
5. 操作中不断完善和/或增加新的SOP
比如我们队列项目在收集胎盘的时候,刚开始有保存组织在RNALater中,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预实验发现这个步骤非常花费时间,而且经济上面也是很大的支出,结合RNA以后的研究用途,和我们保留的其他样本资源,最后课题组专家还是将这部分内容去掉并修改了原来的SOP。
6. 特异性的信息化描述和体现样本资源的个性特征
新华样本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是王伟业教授指导的信息化团队自主研发的,在使用上有非常大的便利性,很多功能使用者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设置,而不需要进过专门的IT人员的后台修改。体现了系统的开放性和融合性。目前我们系统中的不同的项目都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的具有每个项目特色的自定义导入模板,将样本和捐献者身上的信息导入管理系统,就是说不论项目有多少信息,不论是哪个临床疾病相关联的信息,我们的系统都有办法处理,而不像市场销售的管理软件,增加一个条目还需要联系这家公司的IT,后台修改,很长时间才能实现功能。
建立比较完善的信息化的样本库
1. 新华样本库信息化管理系统不仅能在系统中整合基本的样本/捐献者信息,还能够通过“注释”和“检测”功能,将个性化、多种类的样本/捐献者信息与样本/捐献者整合,例如生化检测结果、病史摘抄、问卷调查等。目前我们已经通过“注释”或“检验”完成了近二万份样本检测结果等个性化信息与样本在信息系统中的整合。
2. 新华医院样本库的信息化规范和应用充分体现了现代样本库建设不仅需要规范化的建设,更要加强样本资源信息化的建设,没有信息化的样本显著阻碍了样本资源的正确应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985工程”生物样本库建设项目组近期专门召集12家附属医院的样本库到新华医院现场来来开现场信息化培训会,通过现场授课和实际观摩与培训,提高其他医院样本库的信息化,为多家样本库的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3. 生物样本库与产科就上述设想已经进行了初步讨论并基本达成共识,建议应用领导共同建立围产样本库。这是一个新型的多科室协同的临床样本资源,一个全院共享的研究资源模式。样本库在建立围产医学资源的过程中,也会同时建立由样本库负责联合相关科室,包括资源信息,资源使用申请和审批,样本分配,样本应用与实验室研究相关服务机制探索,研究信息回归样本库,鼓励研究人员使用样本等等一系列流程与机制。这样的资源可以用于产科和围产方面的研究。更有意义的是,如果在新华医院出生的儿童来本院就诊或检查,孕期的胎儿血样本和出生期间的相关信息可以用于疾病分析研究,尤其是接受检查者本身早期的样本和信息资源的比较性研究,既是最科学的对照样本,也是一种资源科学应用的新型模式,其价值非凡,并具有其独特性。另外我院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已经着手与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医学院开展围产资源收集及利用方面的合作,切入点以共同的规范流程在各自体系内建立围产样本资源。另外,样本库也会在这个过程中制定信息共享和研究论文发表等相关规范,促进其他临床资源的共享并形成模式,供其他项目或其他医院参考。
4. 为兄弟医院提供样本库以“进修”的方式来学习操作流程,目前样本库尚属于建设的初期阶段,经验不足,而现有的样本库相关培训还是集中培训课的模式,同时培训的内容和形式也还局限于相对泛泛的层面。样本库的操作管理,尤其是信息化的发展和诸多要求需经过长期学习才能掌握,单靠几日的课堂培训无法起到关键作用,受培训的人员需要一个如同其他领域的“进修”与实习的环境和机会。新华医院样本库在过去两年发展阶段,每年接待大量的参观者,制定了样本库培训流程SOP,并培训了国妇婴、杨妇保等项目合作医院的项目组人员,及胸科医院等等兄弟医院的样本库人员,也在培训别人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有义务和能力建立比较系统化的这样的“进修”培训平台,促进样本库之间的协同发展。
5. 新华样本库也牵头已经以申报研究项目的形式开展探索应用标准语义化(比如以SNOMED CT描述样本相关的疾病)的模式规范地表达样本相关的信息资源,为信息整合(比如临床中可使用SNOMED CT描述临床疾病诊断)奠定基础。样本库计划培养信息描述的人员由半专职到全专职,以保证样本资源的质量——信息质量,为样本资源与其他样本库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探索新的方法和运行模式,也能够为其他样本库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可行性模式和必要的培训。
6. 新华样本库王教授领导的IT合作团队在较短时间内启动了几个信息化项目的研发,已经成功完成的生物样本库信息化管理系统(BIMS系统)已经在多家样本库建设和管理者发挥作用。另外,王教授领导的两项信息化科研项目已经分别获得上海科委创新国际合作项目和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的经费支持,探索应用统一多方数据元素的方法和数据屏蔽技术,建设信息共享机制和运作模式,促进国内国际合作研究以及是样本资源的共享建设,走在样本库领域发展的前沿,尤其是相关信息化研究和发展领域的领军者之一。
7. 新华样本库参与国内外同行的广泛交流,首要是在许多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言,获得行业内认可。同时样本库负责人受到加拿大方面的邀请去访问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深化交流与合作。
标志性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命早期健康研究院
上海杨浦区控江路1665号
邮编:200092
Copyright 2018-2020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生命早期健康研究院 - All rights reserved.